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财经大学)
Key Laboratory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SUFE), Ministry of Education

【师资风采】宁静致远 华实年年——访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杜宁华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8-20浏览次数:2107


宁静致远 华实年年


——访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杜宁华

【人物名片】

杜宁华,经济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实验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应用微观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杜宁华老师近年来致力于运用实验手段回答各种与市场机制相关的问题,其研究成果见于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Decision Support Systems等著名国际学术期刊以及《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权威期刊。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八月其获,十月陨萚”。金秋十月,本该是谷物丰收、落叶潇潇的时节,而上财的十月,依然一片草木葱荣。在新学期公布的校常任轨教职名单中,杜宁华老师赫然在列。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学生评价表上,有位杜宁华老师指导的学生这样评价他:“我可能不是您最好的学生,但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共事过的老师对他也是交口称赞:“杜老师人很好,做事认真,还很幽默,有很多才艺!”

采访的地点约在杜老师的办公室,在一上午明媚的日光中,杜宁华老师以一身清爽干练的打扮出现。他随和而健谈,话题随兴所至,从求学、治学、教学到对在校研究生就业升学的建议看法,整个采访过程轻松愉快。

从清华园到仙人掌之都

用杜宁华老师的话来说,人生是一连串机缘巧合和妥协。“我小时候兴趣广泛,对音乐、文学创作、文化人类学、音韵和训诂都很着迷。于是报考大学的时候就基于两个原则:因为数学和工程只有年轻的时候能学、而人文素养靠逐渐积累,报考一个强调理工基础的专业老了不会后悔;其次要找一个涉猎面广的专业,以后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有机会。”

杜老师在考取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后,在本科期间学习了数学、计算机、经济和管理等各方面的课程。从上世纪20年代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到任职时间最久的梅贻琦校长倡导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都对杜老师的学术之路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清华期间,李子奈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清华人’,身上浓缩着清华学者所独有的优秀品格。”杜宁华老师回忆,“他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也在潜移默化间,将清华踏实勤奋的品格润物细无声地根植于学生的心田。”李老师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学者,勤于钻研,醉心于学术。他的言行,深深地烙印在杜老师的心中,其言传身教更成为他心中治学为人的典范。在“独立之精神,学术之思想”的指引下,杜宁华老师已不满足清华园的学习,他深知,当时经济学的学术重镇还在欧美,要学到专业的精髓,就必须跨出国门追根溯源。美国休斯顿大学经济学专业,成为了杜老师硕士学习的目的地,这里他首次接触到实验经济学,并随之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接下来对于报考博士院校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去到了美国仙人掌之都——图森,那里有实验经济学研究较为成熟的亚利桑那大学。

深情承载师风

在求学之路上,杜宁华老师遇到许多前辈名师,从他们身上,他收获了诸多助益。他一再表示:“一生中能够遇到这三位老师是十足幸运之事。”

第一位老师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董士伟教授。董教授是研究康有为的专家,从他的授课中,杜宁华老师接触到了海外新儒家思想,董教授提倡的“意识形态不能作为判定学术研究水平的依据”成为了影响杜老师今后学术道路的重要理念。董士伟教授将杜老师引入对学术独立思考的大门,不仅如此,董教授以其自身“实践出真知”的治学态度令杜老师受益颇深。

硕士生导师——美国休斯顿大学的Nat Wilcox教授则引发了杜老师对于实验经济学的浓厚兴趣。“Nat留着长辫,总喜欢嬉皮士的装扮,这显然是他当年在亚利桑那大学读博士后期间受到了Vernon Smith的影响。”杜老师回忆道,“他教我们《高级微观经济学Ⅰ》,并带着我首次接触到实验经济学。”而更为重要的是,Nat教授关爱学生的为师之道和宽广胸怀深深感染了杜老师。“我去亚利桑那大学读博士的时候收到过Natemail,那封邮件至今对我影响很深。当时我一到图森就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免掉了高级微观、高级宏观和高级计量等基础课,得意之下就发了emailNat显摆。Nat在回复我的邮件中首先向我祝贺。接下来Nat就说,‘你在休斯敦学了我的实验经济学课程,在图森会接触到Mark IsaacJim CoxVernon Smith等更多的实验经济学家。你会发现他们的很多观点跟我不一样。这一点不奇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术偏见。等到若干年之后你成为成熟学者的时候,你也会形成自己的学术偏见。但现在我给你的忠告是,不要因为受到我的影响,就在课堂上反对、排斥他们,你要敞开心扉向他们学习。’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了,Natemail里的每句话仍在眼前清晰可见。基于Wilcox教授的建议,杜宁华老师选择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Martin Dufwenberg教授则以其弥足珍贵的经验启发杜老师。 “Martin对于学生的指导和关爱是不求回报的。我在读博士的中间几年,选择研究方向时陷入了迷茫。那时也是Martin来到图森的第一年,他主动找到我,索要我最新的工作论文。很快他就约我详谈。从理论模型到论文的表述,他都给出了极其尖锐却非常中肯的建议。以后我每改一稿都会去找Martin。有时候我思考陷入瓶颈,会不由自主地敲Martin办公室的门。他可能是在备课,可能是在写论文、也可能是在思考他自己的研究项目。每次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来和我聊。这样的交流可能是几分钟,也有可能是几个小时。现在回过头看,我表述研究成果和授课的风格都受到Martin很深的影响。我刚开始写论文时总忍不住炫耀数学技巧,从Martin那里我学到了深入浅出:如果不能用最浅显直白的语言介绍自己研究成果背后的经济直觉、让听众和读者觉得云山雾罩,那不是水平高的表现,而是火候未到。Martin非常风趣幽默,又有些自恋,他宣讲自己的论文时,常常会在幻灯片的第一页插入自己的照片。‘夫子步亦步,趋亦趋’,现在我也有了这个习惯。”

深蒙有三位好老师之惠,杜宁华对老师之于学生的意义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并希望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指导与帮助。“现在看到自己的学生时,总会想起当年我的老师们是怎么对待我的。但惭愧的是,很多地方我自己到今天也没能做到。”

潜心育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杜宁华老师认为与其传授给学生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与其传授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不如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性,这是一个在教学实践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杜老师主讲的《高级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上,他就积极贯彻这一思路,即让学生更多地去思考、去探索,进而有所感受、有所收获。杜老师深刻地认识到大学学习、特别是本科学习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所以他自己也一直深深关爱、默默呵护着学子。“对教学认真负责,倾注自己的热情;对学生启发激励,奉献自己的真心。”这就是同学们对杜老师教学的评价。

杜宁华老师认为,不论理论、自然市场实证和实验室实验都各有其价值,在回答不同的科学问题时有各自的作用。对任何领域、任何科学问题的探究都有可能出顶尖儿的成果。“青年学子切忌跟风,看哪个问题热门就去做哪个。重要的是去做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这样才有可能走得长远。”

人生无悔

2005年回国任职至今,杜宁华老师在上海财经大学度过了9年的时光。 把教学作为根本、作为职责,而把科研研究作为不断奋斗的目标,做一个师能师德兼备的教师,做一个充满激情的研究者,这就是杜宁华老师的人生坐标。作为经济学院为国内高校经济学教师提供的一个学习深造、交流提高的平台,“现代经济学”全国高校教师进修班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从2007年开班伊始,杜老师一直坚守在《高级微观经济学》的讲台上,默默地迎来送往了八批学生。“为提高全国高校现代经济学高级课程的教学水平,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现代化以及现代经济学研究的中国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会坚持下去。”

除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作为院长助理,杜宁华老师要协助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教学工作。“现在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生已经能在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刊物上发表论文了,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仍然亟待提高,这方面的短板不解决,势必会在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产生负面影响。我近来的工作重点就在这方面,一方面增加学生宣讲工作论文的机会、如博士生中期报告会,另一方面我也会和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宣讲论文和写论文的不成熟的经验。”同时,杜老师对于目前学院推行的行政管理轮岗制倍加支持:“去年底,学院通过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希望委员会的成员能共同参与到学院的行政管理中来,让委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将对学院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加快学院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采访札记】

一个小时的访谈让笔者感受到了在杜宁华老师身上的那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一个人,只有真正热爱一样东西,才能全身心的投入,从而达到别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也只有热爱一样东西,才能完全摒除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实现自我的满足。一个教会你知识的老师,和一个教会你去热爱的老师,也许后者,才是一辈子的良师益友。

闲暇时,杜宁华老师对音乐情有独钟,手风琴演奏是每回联欢活动杜老师的保留节目,对于俄罗斯民族歌曲的改编,更显现出他的才华横溢和百变创意。这还真符合一个典型的经济学家的评价标准——“重要的不是technique,而是idea。”

 

(文| 程宁)

共建单位:经济学院 | 高等研究院 | 统计与管理学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上海财经大学 地址:上海市国定路777号 邮编:200433